疾病防治

轻松防治蛋鸡脂肪肝

发布日期:2021-06-01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产蛋鸡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多发生于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发病鸡以过度肥胖和产蛋下降为特征。病鸡的肝脏、腹腔及皮下有大量的脂肪蓄积,常伴有肝脏出血。该病发病突然,病死率高,给蛋鸡养殖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引起养鸡户们的注意。下面从蛋鸡脂肪肝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3方面进行讲解,希望对养鸡朋友有所帮助!


一、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复杂的病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间鸡脂肪肝综合征敏感性的试验显示,遗传因素影响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肉种鸡的发病率高于蛋种鸡。为了提高产蛋性能而进行的遗传选择是脂肪肝的诱因之一,高产蛋频率刺激脂肪肝沉积脂肪。


2、营养因素


(1)营养过剩。过量的能量摄入是造成鸡脂肪肝主要原因之一。笼养自有采食可诱发脂肪肝综合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能引起脂肪蓄积。


(2)能量蛋白比。据观察,饲料能蛋比为66.94的日粮,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达30%,而饲喂能蛋比为60.92的日粮,其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率为0%。


(3)能源类型。产蛋鸡日粮使用的能源类型也影响鸡肝脏的脂肪含量。饲喂以玉米为基础的日粮,产蛋鸡亚临床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于以小麦、黑米或大麦为基础的日粮。


(4)钙含量。低钙日粮可使肝脏的出血程度增加,体重和肝重增加,产蛋量减少。日粮低钙会使产蛋减少或停止,同时,鸡的采食量依旧正常,由于产蛋减少,食入过量的营养物质将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所以,青年鸡从16周龄到产蛋达到5%这一时期,宜采食钙水平为2%-2.5%产前料。


(5)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抗脂肪肝物质的缺乏可导致脂肪肝变性,维生素C,维生素E ,B族维生素、Zn、Se、Cu、Fe、Mn等影响自由基和抗氧化机制的平衡,上述元素的缺乏都可能和鸡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3、环境与管理因素


(1)温度。从冬季到夏季的环境温度波动,可能会引起能量采食的错误调节,进而也造成了鸡脂肪肝综合征。炎热季节发生脂肪肝综合征可能和脂肪沉积量较高有关。


(2)饲养方式。笼养是鸡脂肪肝的一种重要诱因,因为笼养限制鸡的运动,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3)应激。任何形式的应激都可能是鸡脂肪肝诱因,突然应激可增加皮质酮的分泌,而使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减少,引起脂肪的沉积。


4、有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也是蛋鸡发生脂肪肝的基本元素之一。日粮中黄曲霉毒素达20mg/kg可引起产蛋下降,鸡蛋变小,肝脏变黄、变大和发脆。即使是低水平的黄曲霉素毒素,如果长期存在也会引发鸡脂肪肝综合征。


二、蛋鸡脂肪肝有怎样的症状表现?


发病鸡和死亡鸡都是过度肥胖的产蛋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可以从产蛋率75%-85%突然下降到35%-55%。病鸡喜卧,腹部凸起而绵软下垂,鸡冠苍白贫血,严重的病鸡嗜睡,瘫痪。剖检病死鸡,发现多数病例在腹腔内有多量的血凝块,肝脏质地极脆,易破碎如泥样。肝脏肿大、边缘钝园,呈黄色油腻状,有出血点,病死鸡的皮下、腹腔及肠系膜以及腺肌胃的周围均有大量的脂肪沉积。


三、如何进行有效防治蛋鸡脂肪肝?


1、预防措施


(1)坚持育成期的限制饲喂。育成期的限制饲喂至关重要,一方面,保证蛋鸡体成熟和性成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鸡只的产蛋性能;另一方面防止鸡只过度采食,导致脂肪沉积过多,从而影响鸡只日后的产蛋性能。因此,对体重到达或超过同日龄同品种的标准的育成鸡,采取限制饲喂是非常必要的。


(2)严格控制产蛋鸡的营养水平,供给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在饲养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满足蛋鸡生产和维持各方面的需要,同时又要避免营养的不平衡和缺乏,一定要做到营养的合理和全面。


2、治疗措施


当确诊鸡群患有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时,应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重症病鸡无治疗价值,应及时淘汰。


(1)平衡饲料营养。尤其注意饲料中能量是否过高,如果是,则降低饲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麸皮代替。另有报道说,如果在饲料中增加一些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可以减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2)补充“抗脂肪因子”。主要是针对病情轻和刚发生的鸡群。在每千克饲料找中添加胆碱22-110毫克,治疗一周有效。也有研究者曾推荐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胆碱。或每只鸡喂氯化胆碱0.1-0.2克,连服10天。


(3)调整饲养管理。适当限制饲料的喂量,使体重适当,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相应增大,小型鸡种可在120日龄后开始限喂,一般限喂8%-12%。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引起蛋鸡脂肪肝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养鸡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