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 网站首页 > 疾病防治
夏季重点防控之牛流行热
发布日期:2021-07-06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感染该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日~3日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该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过去曾将该病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该病能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该病主要侵害牛、黄牛、乳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以3岁~5岁壮年牛、乳牛、黄牛易感性最大。水牛和犊牛发病较少。
该病大部分为良性经过,病死率一般在1%以下,部分病例可因四肢关节疼痛,长期不能起立而被淘汰。
诊断要点:
由牛流行热毒引起,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有明显周期性,约3年~5年流行1次,大流行之后,常有1次小流行。多发于蚊蝇活动频繁的季节(6月份~9月份)。
病牛突然出现高热(40℃以上),一般维持2天~3天,流泪,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呼吸急促,发出哼哼声,流鼻液;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多量流涎,粪干或下痢;四肢关节肿痛,呆立不动,呈现跛行;孕牛可流产;奶牛泌乳量下降或停止。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常呈良性经过,2天~3天即可恢复正常。
剖检可见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间质性肺气肿以及肺充血,肺水肿,淋巴结充血,肿胀,出血,真胃、水肠和盲肠呈卡他性炎症和渗出性出血。
防治措施:
1、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针对流行热病毒由蚊蝇传播的特点,牛舍和周围排粪沟喷洒药物,以杀灭蚊蝇。经常对牛舍地面及食槽等进行消毒,以减少传染。做好疫苗接种。
2、肌肉注射病毒炎清(注射用头孢噻呋钠+金芩蓝口服液),使用方法:取1支注射用头孢噻呋钠+1支金芩蓝口服液混合摇匀溶解后, 肌肉注射,一次量 牛每公斤体重0.05毫升(即每10毫升混合液可供200公斤体重一次性使用)。
四肢关节疼痛,可注射热跛止痛安。对于因高热而脱水和由此而引起的胃内容干涸,可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并向胃内灌入3%~5%的盐类溶液。